商品消费投诉中,涉及汽车的占比较大
2015年,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接到商品消费投诉1095件,占投诉总数的74%。其中,涉及汽车的投诉有207件,占商品消费投诉的19%。
消费者投诉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一是购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销商不履行承诺或合同约定,更改承诺的汽车配置,部分商家还扣留车辆合格证;二是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强制消费者在销售点购买车险以及装修服务等;三是部分经销商存在销售欺诈行为,包括把旧车当作新车卖等;四是售后问题,包括修理人员资质不够、售后服务不规范、新车出现严重质量问题、经销商不予退车等诚信缺失的问题。
市民李先生反映,他2014年在我市某汽车经销商处购买了一辆价值20万元的轿车,开了一年,车辆合格证却一直未拿到。李先生多次询问,经销商总推托说,“车辆合格证在郑州没拿回来”。李先生无奈之下投诉了经销商,直到2015年年初,他才拿到车辆合格证。后来他才知道,经销商将他的车辆合格证放在银行用于车辆抵押贷款了。
团购成投诉新热点
除了商品消费投诉外,其余375件投诉为服务消费投诉。在服务消费投诉中,有不少涉及电信服务的投诉。
电信服务投诉集中在收费和售后服务两方面,问题有:一是话费套餐规则不明确;二是消费者参加电信服务商的“存话费送手机”活动,获赠的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却不能退;三是运营商推出的优惠服务条款含糊;四是综合服务质量有待提高,比如,宽带出现故障不能及时维修、手机信号不稳定、售后服务不到位等。
另外,互联网团购成投诉新热点,团购实惠少、陷阱多成为重点问题。此类投诉主要集中在餐饮和住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服务和通讯产品方面,如团购的餐券、住宿券、电影票、KTV欢唱票无法使用,不支持退款或者到店后套餐内容变少等。
消费提醒:
1.预付式消费陷阱多
2015年,有不少消费者投诉,在美容美发、健身等服务行业办理预付卡后,一些商家便人间蒸发了,或迁址、或歇业、或停业,且不履行告知义务。还有的商家因经营不善,使消费者预付卡中的剩余费用无法使用,甚至有的商家擅自提高服务项目价格,还将提供给消费者的服务严重缩水等。
2.家电产品送货上门要验货
消费者对家电方面的投诉为,商家送货上门后,消费者没有及时要求安装调试。出现质量问题后,商家不予保修,致使消费者的权益无法得到保障。因此,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要及时验货调试,以免出现问题。
3.手机退货时注意退货期
手机售后维修服务投诉一直是维权难点。当消费者发现手机通话质量差、频繁死机等问题时,在找商家反映的过程中,售后服务人员不能准确判明或故意不判明故障,不予保修,并存在乱收费的问题。由于一些商家不按规定退货,还故意拖延时间,最终导致消费者错过了退货期而蒙受损失。
4.别轻信“包治百病”“无效退款”等承诺
2015年,12315投诉举报指挥中心共接到消费者举报119件。其中,商品质量差、无照经营仍是投诉重点。另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所增加。消费者投诉的问题主要是一些产品被夸大功效,虚假承诺等。
比如,市民王先生反映,他购买了一件某品牌店销售的羽绒服,到家后才发现并非是某品牌的衣服。他找商家反映,商家却称,“所有商品的吊牌都可以随便更换”,并以此为由拒绝为他更换衣服。
还有商家利用广告欺骗消费者,他们在广告中使用“治愈率极高”“有效率达百分之多少”等有承诺性质的用语,甚至称“包治百病”“无效退款”。
总体来看,2015年消费者投诉量比2014年同期有所增加。有关人员分析,投诉量增加和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另外,消费者投诉渠道畅通,也方便了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市工商局近年也加大了网络投诉受理力度,方便了消费者投诉举报。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