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比亚迪这个企业,我会告诉你,在F3时期,它凭借一己之力将合资品牌车型的起售价带进10万元;在F3DM时期,它是国内第一家做新能源的企业,甚至比特斯拉Model S还要早;在“王朝”时期,比亚迪是唯一一个产品线覆盖燃油车、插电式混动以及纯电动全领域的车企,让全球消费者都见证了其实力。

所以当我回答这个问题时,我会告诉你,比亚迪在我心里的地位能够排进所有汽车品牌的前三,至于其它两个品牌是什么,如果你经常看我们的文章,相信一定知道答案。

从今年的销量可以看出,比亚迪前6个月累计销量为235096台,同比增长290.77%,其中新能源车型6月份销量为40116台,同比增长207.1%;DM车型销量为20100台,同比增长536.7%;EV车型销量为20016台,同比增长102%。最重要的是,新能源车型成为了绝对主力,占到了整个6月份销量的80.6%。

要问到目前比亚迪车系里,谁的热度最高,答案当属“汉”这款车了,为什么热度高?第一,颜值不俗;第二,实力不俗;第三,安全性高。关于前两点,其实已经无需多言了,至于第三点安全性高,这不仅是所有新能源车型的痛点,也是所有新能源车主最关注的方面,而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则成为第一通过针刺实验的动力电池,使得安全性得到了极大提升。相信,很多购买汉的消费者,也一定是看重了其安全性才下定的。

当然,一款车是否安全,不能完全相信车企的单方面的宣传,作为国内最权威的两大碰撞测试机构,C-NCAP和C-IASI也分别对汉EV车型进行了碰撞测试,结果不出任何人的预料,汉EV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也就是在这个时期,比亚迪的安全性得到了全国消费者认可,但……

正所谓“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虽然比亚迪并没有因为汉的热销而忘乎所以,但在部分竞争对手以及媒体的眼中,谁的热度最高,就非要找出它的问题,以此来提高自己的关注度。
2021年7月24日,在某汽车网站更新的最新一期视频中,比亚迪汉EV在同另外一款纯电动车型(极狐阿尔法S)的碰撞中,不仅各项表现均不及对手,更是在撞击静置48小时后,出现了自然现象。
此视频一出,便立刻引发了全网热议,随后比亚迪在其官方微博也发表声明,将问题的原因归结于冷却液,但这样的说法则完全站不住脚根。于是,比亚迪安全性的质疑声再次出现,大家都将矛头指向号称最安全的刀片电池身上。
虽然在此之后,比亚迪以及该网站在没有任何发声,网友的舆论也似乎停了下来,但2021年8月6日、8月7日连续两起自燃,再次将比亚迪推向了风口浪尖。

第一起发生在8月6日,根据网上流传一条关于比亚迪起火视频显示,当天深夜天空下着雨,一辆比亚迪汉在路边燃烧,火光照亮了浅色的车身,同时冒出大量浓烟。

第二起发生在8月7日下午,一辆比亚迪D1在苏州昆山突然起火。视频显示,起火部位在前舱位置,起火后车内无人,火势迅速蔓延,前舱盖似被烧穿。

对于第一起自燃事件,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在《沟通撤稿函》表示,该事故是由驾驶不当引发,非因车辆自身质量问题引发。而第二起自燃事件,是前方货车掉落一个大铁块,由于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事故车辆避让不及导致车辆与大铁块发生碰撞,引起车辆前舱开始起火。两天时间,两台车,分别是比亚迪汉和比亚迪D1,可能从车型上大家并不会将两款车归为一类,但它们却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装配了磷酸铁锂刀片电池,那么刀片电池真的不安全吗?比亚迪的车型还敢买吗?对于这件事,以下是我们的观点:

一、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安全性如何?

关于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其实大家都有目共睹,因为在2020年3月29日,刀片电池就已经顺利通过了“针刺测试”,要知道在动力电池界,通过这一安全测试的难度堪比登顶珠穆朗玛峰。

并且如果比亚迪对于自己的刀片电池没信心的话,也不可能全面推广并覆盖全系车型,难道比亚迪会做盘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吗?

最重要的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除了满足自家车型使用外,还给很多自主品牌、合资品牌纯电动车型进行使用,足以见得其优秀的性能。甚至还有传闻,特斯拉或将使用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如果传闻是真的,那么这绝对是中国制造的骄傲!
介于以上原因,大家觉得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的安全性如何呢?
二、比亚迪的车型还能买吗?
这一点与刀片电池是否安全一样,如果你相信刀片电池的安全性,那么比亚迪的车就能买,如果你不相信的话,那么除了比亚迪之外,还有很多车型的品牌可以选择。

但此时一定有不少人会说,那其它品牌没有比亚迪名气大,车型也没有比亚迪配置高,这怎么办?这其实就是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心理,就像买空调一样,其它品牌的价格更低,但格力仍然是大家首选的品牌,为什么?还不是格力的品牌大,品质高嘛!
再回到车型选择上来,同级别、同价位,大家还能找出比比亚迪更好、更放心的选择吗?
这么看来,大家觉得比亚迪的车型还能买吗?

总结:希望大家可以给自主品牌多一些宽容和耐心,让它们可以将精力都用在研发和设计上,这样才能造出最适合中国消费者使用的车型。面对新的技术,大家可以去质疑,但一定要拿出足够的证据,千万不要被一些厂家和媒体带了节奏,多去试驾和体验,你就会发现原来自主品牌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一点都不比合资品牌差!在大家身边还有哪些被营销拖了后腿的汽车品牌呢?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