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交通管制的因素及原理,空中管制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

目录一、空中交通管制的因素及原理二、简述空中交通管制的概念三、空中管制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四、?空中管制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一、空中交通管制的因素及原理

1、空中交通管制一般是利用先进的通信和导航技术,对飞机的活动进行监控和管制,那么,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因素及原理有哪些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有关知识!原理适应飞行安全需求和航空运输发展、解决空间飞机大增需要,也称航空管理和空中管制;空中交通管制的概述为:利用通信、导航技术和监控等专业手段对飞机飞行活动进行监视、控制与指挥,从而保证飞机飞行安全和与使飞机按照一定线路秩序飞行。

2、在飞行航线的空域划分为不同的管理空域,包括航路、飞行情报管理区、进近管理区、塔台管理区、等待空域管理区等,并按管理区的范围与情况选择使用不同的雷达设备对飞机进行管制;在管理空域内进行间隔划分,飞机间的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构成空中交通管理的基础。

3、由导航设备、雷达系统、二次雷达、通信设备、地面控制中心组成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完成监视、识别、引导覆盖区域内的飞机,保证其正常安全的飞行;限制因素航空器飞行限制因素影响和制约航空器飞行的各种因素。

4、包括:航空器性能的限制:不同型号的飞机有不同的商务载重、起降条件、巡航时速等;50年代以前的客机不能飞往西藏高原,而当代则有多型飞机能在高原机场起降。

5、气象条件的限制:不同型的航空器有不同的飞行气象标准,因为气候变化多端,时常会刮风下雨,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如龙卷风等,所以绝对的“全天候飞机”是不存在的;不同性质的飞行任务的限制:运输机要求在相对固定的高度层飞行,并且不同型号的飞机有不同的最佳飞行高度层。

6、农业飞机喷洒农药时要求在低空飞行,一般情况下飞得越低喷洒效果越好;时间的限制:为了防止飞机在天空出现危险接近或相撞,既要在空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保持高度差和距离,同时在时间上要合理调配次序,拉开时间间隔。

7、地理环境的限制:如山峰、高压电塔、电视塔等突出物都对飞行有影响,飞行规则对此有种种限制;还有,重要城市市区、军事要地空域不准飞入,列为“空中禁区”。

8、地面保障设施的限制:为安全可靠地完成飞行任务,地面保障设施有:通信和导航、雷达、气象、航行指挥、搜索和救援等,一旦这些设备不完备或出现故障.对飞行活动的限制就趋多;地面对空活动的限制:如对空射击靶场有活动的地区空域,禁止飞机飞入。

二、空中管制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空中管制的类型及方法有哪些

1、加大空中交通管制是对主权领空保护的一种方式,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会采取空中交通管制呢?又会以怎样的方式来实现空中交通管制呢?请大家阅读下面的文字了解!空中交通管制的分类空中交通管制可分为:一般空中交通管制,适用于整个国土上空;特别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边境地区、通过国界的空中走廊和某些特殊地区上空;临时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演习、飞行检阅和航天器发射场区上空;地方空中交通管制,适合于某些地方航线和经过该地区航线的管制;为了维持飞行秩序,保证飞行安全,空中交通管制部门要划定航线、规定各类飞机在空中相撞或与地面障碍物(如山头、高层建筑物等)相撞等事故发生。

2、飞机从起飞到降落,一直处在空中交通管制之下,严格按预定时间、航线、高度、速度飞行,受机场空域管制中心、沿途航路管制中心和终点机场空域管制中心的指挥与调度;空中交通管制的方法程序管制程序管制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低,不需要相应监视设备的支持,其主要的设备环境是地空通话设备。

3、管制员在工作时,通过飞行员的位置报告分析、了解飞机间的位置关系,推断空中交通状况及变化趋势,同时向飞机发布放行许可,指挥飞机飞行;航空器起飞前,机长必须将飞行计划呈交给报告室,经批准后方可实施。

4、飞行计划内容包括飞行航路(航线)、使用的导航台、预计飞越各点的时间、携带油量和备降机场等;空中交通管制员根据批准的飞行计划的内容填写在飞行进程单内。

5、当空中交通管制员收到航空器机长报告的位置和有关资料后,立即同飞行进程单的内容校正,当发现航空器之间小于规定垂直和纵向、侧向间隔时,立即采取措施进行调配间隔;这种方法速度慢精确度差,为保证安全因而对空中飞行限制很多,如同机型同航路同高度需间隔10分钟,因而在划定的空间内所能容纳的航空器较少。

6、这种方法是中国民航管制工作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使用的主要方法;该方法也在雷达管制区雷达失效时使用。

7、在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迅速发展,飞行量的不断增长,中国民航加强了雷达、通信、导航设施的建设,并协同有关部门逐步改革管制体制,在主要航路、区域已实行先进的雷达管制;雷达管制(RADAR CONTROL)雷达管制员根据雷达显示,可以了解本管制空域雷达波覆盖范围内所有航空器的精确位置,因此能够大大减小航空器之间的间隔,使管制工作变得主动,管制人员由被动指挥转变为主动指挥,提高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有序性、高效性。

8、在民航管制定使用的雷达种类为一次监视雷达和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发射的一小部分无线电脉冲被目标反射回来并由该雷达收回加以处理和显示,在显示器上只显示一个亮点而无其他数据。

9、二次监视雷达是一种把已测到的目标与一种以应答机形式相配合设备协调起来的雷达系统,能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标牌、符号、编号、航班号、高度和运行轨迹等及特殊编号;两者区别雷达管制与程序管制相比是空中交通管制的巨大进步。

10、程序管制和雷达管制最明显的区别在于两种管制手段允许的航空器之间最小水平间隔不同;在区域管制范围内,程序管制要求同航线同高度航空器之间最小水平间隔10分钟(对于大中型飞机来说,相当于150KM左右的距离),雷达监控条件下的程序管制间隔只需75KM,而雷达管制间隔仅仅需要20KM。

11、允许的最小间隔越小,意味着单位空域的有效利用率越大,飞行架次容量越大,越有利于保持空中航路指挥顺畅,更有利于提高飞行安全率和航班正常率;国外空中交通管制发达的国家已经全面实现了雷达管制,而中国民航正逐步在主干航路实现雷达管制。

三、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

(0)
上一篇 2023年9月8日 上午8:32
下一篇 2023年9月8日 上午8:4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