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销量近6年丢七成
2016年,现代汽车在华销量曾迎来高光时刻,达到113万辆。然而时过6年多,去年现代汽车(包含起亚)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跌至34.3万辆,仅占现代集团在全球销量的5%,6年间跌幅超70%。2023年1~5月现代汽车在华累计销量为10.3万辆,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在近日韩国首尔举行的投资者关系活动上,现代汽车首席执行官张在勋透露将出售在中国的2家工厂。他坦言:“最近几年,中国业务因国内外各种负面因素变得艰难。为了提升已受损的品牌形象,我们将专注于高性能车型。”
2022年,现代集团全球销量达到685万辆,位居第三,仅次于1048万辆的丰田集团和830万辆的大众集团之后。其中,现代汽车全球销量394.46万辆,起亚全球销量290.36万辆。相比全球销量的高歌猛进,中国市场呈现了极大反差,现代汽车在中国的衰落速度着实令人诧异。
资料显示,现代汽车与北京汽车的合资工厂于2002年在北京投产。除了北京市的3家工厂,还在河北省沧州市、重庆市运营2家工厂,最高峰时,北京现代在华年产能达到165万辆。但2016年之后,北京现代销量快速下滑,2020年跌至48.1万辆,2021年跌至38.4万辆。2021年,北京现代将位于北京顺义的一家工厂卖给了理想汽车,成为理想汽车北京绿色智能制造基地。另外,有媒体曝出,自2021年12月开始至今,北京现代重庆工厂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在华缺少纯电平台车型
与如今各汽车厂商集中推出新能源车型不同,北京现代近期推出的车型依然以燃油车为主,这在众多车企中可谓“独树一帜”。
2022年11月5日,全新菲斯塔N Line上市,官方指导价13.88万~15.48万元。新车1.5T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47kW。和全新菲斯塔N Line同步上市的,还有第五代途胜L 8AT车型。
今年6月18日,北京现代全新力作——MUFASA沐飒于杭州正式上市,共推出GLS领先版12.18万元、DLX豪华版12.98万元、LUX尊贵版13.98万元等3款配置版本。沐飒全系配置了2.0自吸发动机+6AT动力组合,最大功率118kW,最大扭矩193N·m,百公里综合油耗低至6.86L。
北京现代新推出的几款车型仍然为燃油车,虽然新车在动力配置和智能化方面都有着不小的提升,但是在日渐萎缩的燃油车大市场中要想占据一席之地难上加难。
北京现代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的成果乏善可陈,其目前在售的新能源车型仅两款,分别为途胜L混动和名图纯电动车型。不过,这两款车型都是基于燃油版本的途胜L和名图打造的“油改电”车型,并不是基于纯电动平台打造。
有分析认为,尽管如此,韩系车企在中国市场依然还有一定的市场机会。北京现代官方公布的5月销量数据显示,其整体销量继续攀升,同比增长86%。其中,伊兰特家族的销量为11307辆,同比增长154%;两款SUV车型ix35和途胜L合计销量达9155辆,同比增长128%。
犹豫不决 错失在华先机
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认为,现代汽车在华收缩战线的同时未发力电动汽车,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尽管电动汽车市场规模在中国增长迅速,但竞争也非常激烈。现代汽车可能在考虑到市场竞争和技术等方面的因素后,认为当前时机不适合大规模投资电动汽车;其次,电动汽车的发展需要强大的供应链和充电基础设施支持,而现代汽车可能认为目前中国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因此选择暂缓发力电动汽车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现代汽车在华收缩战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竞争激烈,且电动汽车市场已经被本土企业占据,进入市场难度较大。同时,现代汽车可能还需要时间来适应中国市场的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纪雪洪分析认为,2000年以后,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迅猛,性价比和质量获得认可。自主品牌在中低端汽车市场的占有率的稳步提升,首先冲击的正是法系、韩系品牌的销量。
与此同时,这些跨国公司对电动车相对重视,但是没有完全放手一搏,因为他们原有的资产和技术积累,以及主要市场利润都来自燃油车或混合动力车型,所以他们转型纯电动汽车决心相对较弱。而中国企业则凭借坚定的决心,并借助互联网和智能化优势,赶超了现代等跨国车企。
虽然接连出售在华工厂,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现代汽车并没有退出中国汽车的打算。
今年3月,北汽集团与现代汽车共同向北京现代增资约9.42亿美元。增资完成后,双方持股比例将保持各50%不变。资金一方面用来支持北京现代运营;另一方面助其加快新能源转型战略和产品升级策略。
氢燃料电池车或将成为“救命稻草”
安光勇告诉记者,现代汽车与北汽增资合资公司以及产能削减的举措,可能表明现代汽车在中国市场将选择走高端新能源汽车路线。这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政策导向。中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并对高端新能源车型给予了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现代汽车希望通过与北汽合作,利用双方的资源和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并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新能源车型。
纪雪洪介绍,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两头挤”的情况比较明显,即低端车和高端车销量较好。北京现代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有可能是准备从高端电动车型做起,先树立品牌然后再延伸至中端走量的车型。
目前现代汽车在华正在加速推进自身转型,一边关闭工厂,另一边开新工厂。6月1日,现代汽车集团海外首个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生产、销售基地“HTWO广州”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正式竣工,并从今年6月开始正式量产和销售。
安光勇说:“现代汽车一直致力于研究氢燃料的应用,并在广州建厂进行氢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这表明现代汽车对氢燃料技术的发展持有一定的期待,并可能在未来将其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推出市场。虽然现代汽车在华收缩了工厂和产品阵容,但并不意味着放弃中国市场。相反,现代汽车可能选择了韬光养晦的策略,准备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再次进入中国市场。”
关于前景的展望,需要考虑经济下滑、失业潮、收入缩水、外企撤离等因素。虽然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中国市场仍然庞大且具有潜力,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如果现代汽车能够灵活调整战略,与中国的合作伙伴进行深入合作,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新能源车型,并利用其在氢燃料技术方面的研究优势,可能有机会在中国市场重拾增长势头。
纪雪洪则表示,作为全球销量处于第一集团的现代汽车,其技术路线一定是多元化的,而且不可能轻易放弃中国这个大市场。现代汽车在氢燃料电池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储备,虽然从氢能成本、储氢、加氢,运氢等方面还有很多技术有待突破,但未来前景可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新能源汽车产业网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ikaizuche.com/n/20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