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主要内容(历久弥新的经典之作)

文/马家骏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人类历史的新的一页。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的意大利文版序言中预言,必然要出现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把这无产阶级新纪元底诞辰表白一下”①。高尔基就是这第一位最伟大的无产阶级艺术家。早期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说:“通过高尔基,无产阶级首次在艺术上意识到自己。正如它通过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哲学上和政治上意识到自己那样”②。列宁称“高尔基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权威”,“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他对无产阶级艺术作出了许多贡献”③。这是十分恰当的。

高尔基的伟大名字,是世界人民所熟知的。对于这样一位世界文学史上的巨星,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代表,应该高度评价他的地位和作用、称颂他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意义。

高尔基是横跨两个时代的巨人。他是俄罗斯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他本人就是最后一位最杰出的俄罗斯古典文学的楷模。早期的高尔基作为革命民主主义文化的继承者,他不但熟知别林斯基、尔尼雪夫斯基、乌斯宾斯基,而且和柯罗连科有亲密的友谊。高尔基是在俄罗斯革命浪漫主义文学引导下步入文坛的,他称赞果戈理《塔拉斯·布尔巴》中昂扬的激情,莱蒙托夫《恶魔》中的反抗精神。他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与进步的、革命的民主文学有着极鲜明而紧密的联系。同时,高尔基对于果戈理、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是深入其精髓,掌握其真谛的。他早期创作中对俄国现实生活的深刻剖析是俄国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进步。

高尔基是人民的儿子,他是民间文学养育成长的作家。他的创作自始至终不脱离人民,不脱离民间文学的滋养。从幼年时代外祖母阿库琳娜的童话故事开始,直到晚年论文中对民间文学的怀恋,高尔基把人民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才能,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境地。他的创作,从《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起,很少不吸取民间文学的材料与手法的。直到晚年写作《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高尔基也要在其意描述下新城博览会上菲多索娃的表演“勇土歌”。

高尔基不仅继承了俄罗斯古典文学与民间文学的传统,而且也继承了西欧文学的优秀传统,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雨果的创作,受到了高尔基的重视。西欧的无产阶级文学传统更是高尔基所继承的文学源流,马克思、恩格斯对艺术现象的分析与引述,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思想与文艺原理,不能不在高尔基的创作中产生巨大影响。认为高尔基仅仅是由于继承俄罗斯古典文学传统进而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创始人,这从民族的角度似乎可以解释一个民族文学从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推进。但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国际性的思想文化。不能不看到,高尔基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作家,除了马列主义著作、现实革命生活、俄罗斯文化艺术以外,在文化艺术这个专业的方面来说,继承世界无产阶级文化比继承本民族民主主义文化,更有质上的重要性。

在文学中,高尔基是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歌颂者。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所以区别于旧的文学,根本之点还是在于以无产阶级世界观为指导,使文学为千百万劳动人民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在内容方面,则是描写革命的现实生活,塑造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形象。不写新的世界、新的生活和新的人物,仅仅停留在对旧社会的批判上,则很难分辨出它是旧文学的翻版,还是新的文学创造。高尔基的《海燕之歌》、《母亲》、《敌人》、《意大利童话》、《英雄的故事》等等,之所以鼓舞斗志,振奋人心,在艺术史上有划时代的革新意义,就在于它反映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斗争生活,塑造了旧文学不可能有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大写的人”。《母亲》中的巴威尔、《敌人》中的辛卓夫、《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中的札哈尔·莫罗左夫、《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中的库图左夫都是有觉悟的、率领群众英勇斗争的战士。他们的英雄气概、崭新的品质,是世界文学史上前无古人的。这类形象,在叙事文学中,由高尔基最先描绘出来。

高尔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他并不把革命者视为脱离人民的个人主义英雄。在高尔基笔下,英雄之所以为英雄,首先在于他们同人民打成一片。高尔基不写单匹马的英雄,而写英雄的集体,英雄的人民。把普通的工人、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或群象,来写他们的英雄业绩和伟大斗争,这在叙事文学中也是高尔基开辟了道路。《母亲》中和《敌人》中战斗着的是阶级,是无产阶级的群体,高尔基写了无产阶级的觉醒与斗争。这是完全异于旧文学的。

高尔基不仅是新生事物的歌颂者,也是旧世界的掘墓人和批判者。以为新文学只是歌颂新事物,并不揭露黑暗,而把批判旧世界完全归功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是不完全的。

高尔基对旧世界,怀着一种憎恨、一种无产阶级的彻底否定精神,从腐朽本质上和注定死亡的命运上去批判旧世界。高尔基用辛辣的笔调,讽刺地描写了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工厂主、商人、店东、特务、警察、个人主义野心家、投机分子,批判了那些市侩、堕落的知识分子、象动物一样的人,奴性十足的自我暴弃者。高尔基笔下,资产阶级生活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之中,妻子可以逼丈夫服毒以维护家庭声誉(《瓦萨·日列兹诺娃》),亲属在主人未死前便争夺起财产来(《布雷乔夫和别的人》。高尔基没有把资产阶级写成一种模式,他如实地描写了资产阶级中那些有着旺盛精力如老伊里亚·阿尔达莫诺夫一类的人,清醒了解本阶级丑恶面孔的如布雷乔夫一类的人,写资产阶级中某些人还有优点,写资产阶级中产生了“白鸟鸦”。正是为子揭示这一阶级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和它的注定灭亡。

高尔基从精神上和深刻的本性上批判了小市民与个人主义知识分子的堕落、停滞、腐朽与不可救药。他特别指出旧世界的“奥古洛夫镇”这类环境,必然产生肮脏陈腐而颓废的市侩精神。高尔基以空前深刻的笔触描写卑鄙、空虚、残忍、自私的人与事。愚味落后、贪生怕死、萎靡不振到思想,贪婪狠毒,只是一步之遥。正是市侩泥塘般的生活才产生那些“没用的人”、“最后一代”、“古怪的人”。高尔基鞭挞小市民是不遗余力的。这是改造旧世界、改造落后的国民性所必须的。

高尔基从阶级压迫的实质上,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劳动人民失业、挨饿、死亡,全是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高尔基本人就来自底层,饱尝了流浪与劳苦的生活,他洞察了资本主义造成了大批失业者和流浪汉的现实,扩大了俄罗斯文学的视野和描写领域。用切尔卡什、马尔华一类人物,使读惯了写欧俄中部平林庄园的贵族与农民生活的文学的广大读者,耳目为之一新。高尔基是写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者苦难的圣手,在此以前没有那个作家如此清晰地从经济社会地位上去分析劳动人民的非人生活,去揭露资本金钱的吞噬力量。象牢狱一般的底层夜店是一种象征,它象征着整个俄罗斯就是人间地狱。沦落的人们在绝望中想找寻出路。工厂就象一只冒着烟火、张开大口的巨兽,无产者被吞噬,被塞进机器压轧尽血汗,然后如米哈依尔·符拉索夫一样同自己的狗一块死去。

没有旧就没有新,写出了旧社会的可憎,也就显示出对新世界的探索、追求及其实现的可贵。高尔基巨大的文学贡献是在新旧时代之交、新旧世界更替之际,把新旧两种势力的大搏斗,以史诗般的气魄,展现了出来。它以空前的宏伟规模,激荡着人心。旧的文学中是找不出《母亲》、<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这一类概括阶级斗争生活如此深广的史诗般的作品的。左拉写了《卢贡-马卡尔家族史》二十卷长篇小说,可谓壮观;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都写资产阶级一代不如一代的没落,但前者美化灵魂更新的资产者,后者却写击败旧方式剥前者的垄断资本雄厚实力。而高尔基不仅写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的衰落,更写出了四十多年俄国阶级斗争的历史;不仅写了资产阶级个性毁灭的历史,也写了工人阶级成为历史主人的历史。古典文学中写妇女命运的小说如《简·爱》、《包法利夫人》、《娜娜》、《安娜·卡列尼娜》、《德伯家的苔丝》,很是不少,但从革命的发展中写工人妇女成长的。却由高尔基首创。古典文学中写知识分子命运的作品正面如《浮士德》、《叶甫盖尼·奥涅金》、《约翰·克里斯朵夫》,反面如《垃圾教授》、《套中人》也是不少,但多是写主人公一生的探索或行状,而如高尔基通过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以史诗规模展现四十年间俄国阶级斗争的历史,概括广泛的各阶层活动、各种文化思想、各种生活追求的,却不多。高尔基写历史的长河、写革命的洪流,把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生看成是这个长河中的泡沫,写成进流中一株草芥。而这泡沫与草芥不是孤立的,它既是活生生的具体的历史现象,又是展示广阔历史场景和新旧力量搏斗的一条线索。这样的艺术概括法,应该说是文学史上的创新。

高尔基用他创新的艺术实践,奠定了社会主义文学新的创作方法的基石,后来,将这种实践,从理论上概括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高尔基自己解释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中包括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因素。

高尔基在实践上首创这种艺术方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发展、初步完善、又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就高尔基本人的创作道路看,在十九世纪末,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发动之际,高尔基浪漫主义地塑造丹柯和鹰这样的理想形象,又现实主义地在《莽撞人》的排字工和《柯诺瓦洛夫》的面包工身上表现了反抗精神。但理想的浪漫主义英雄是孤独的牺牲者,现实主义作品中的工人他是自发抗议和悲愤的不妥协,都还是个人斗争,不是阶级斗争。第一次革命准备时期,高尔基革命浪漫主义地写了海燕这胜利的战士形象,又革命现实主义地写了尼尔这个火车司机的胜利斗争。二者都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未结合。1903年高尔基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并把自己的全部命运同布尔什维克党紧密联系在一起;1905年他亲自投入到大革命的血与火的实践中;再加艺术上的成长,有了思想、生活实践、艺术实践三者的同时成熟,高尔基才能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结合起来。在《母亲》和《敌人》中写出现实中的理想英雄,写出了革命发展中的真实。高尔基的艺术成熟,是从派文艺经过巴黎公社诗歌到俄罗斯革命文学这一世界无产阶级文学成熟的表现。

社会主义文学发展并不是直线上升的,也不是单一形式与样式的。社会主义文学有歌颂也有暴露,有勇往直前也有迁回曲折。高尔基的文学创作道路也不是笔直的,在1905年到1917年两次革命之间,高尔基的创作就由于造神派的错误而有所失误,写过《忏悔》这样有问题的作品。另外革命低潮年代,他写过《夏天》一类颂扬坚持斗争的共产党人的小说,但更多的是暴露敌人和落后势力的作品。高尔基坚持着社会主义革命思想,而现实主义却深化到生活的底蕴中去。不能仅以写英雄为标尺衡量这种新的创作方法而把现实主义深化责备为倒退到批判现实主义。社会主义文学也是战斗的、批判的。批判旧世界是为新世界的到来开路。社会主义文学的批判同批判现实主义不同,在于他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社会主义。它在黑暗绝望的现实生活中看到光明,以至于在批判暴露中透露着希望的光辉。1912年革命又趋向高涨,接着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高尔基一方面通过浪漫主义的童话表现乐观的情调革命的精神,另一方面又在追忆青少年时代见闻的作品中赞美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觉醒的过种。革命后高尔基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特写《列宁》中第一次用散文描绘了朴素而伟大的领袖的形象,这是世界文学中写无产阶级领袖的开端;在史诗性的作品《阿尔达莫夫一家》中概括了从农奴解放到十月革命的宏伟历史,描写了众多人物与众多场面,在报告文学《在苏联各地》、《英雄的故事》中歌颂了社会主义的新人和新的生活现实,在艺术性政论中阐述了深刻而警世的思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高尔基创作中表现出多样性:体裁上有小说,有剧本,有诗歌,有报告文学,有速写,有政论,有童话,有寓言,还有箴言警语。倾向情调上,有高昂激越的歌颂,有悲怆深沉的控诉,有鄙夷嘲弄的讽刺,有爽朗谐趣的笑意。在艺术手法上,写人物惟妙惟肖,心理剖析深、行为描绘真、对话场景如亲身经历。布局的技巧不拘一格:早期有鹰蛇交叉对比,丹柯等三个故事组合;后来有从工人小组经过沼地、五一、法庭斗争写革命壮大与成员的被捕,有阿尔达莫诺夫和莫罗左夫两家各三代人双线发展,也有从一个萨姆金的行踪辐射出去联结上无数的人与事,从而展开多样的史诗的画图。种种布局法均各得其所。

有人认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能成为独立的创作方法,它同批判现实主义没有本质区别,因为它们二者都真实地反映生活,都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都注意细节真实。都是现实主义,都真实地、具体地写历史发展中的生活。如有区别,那只是时代的生活内容的区别。但这些人不能解释:为什么同时代的作家,象高尔基与契诃夫,同写在1901年,同批判小市民,两个剧本中都有对未来的梦想和大量谈话;但在契诃夫的《三姊妹》里进攻的一方是以娜达莎和普罗托波夫为代表的腐朽小市民自发势力,没有人能够对抗它;而在高尔基的《小市民》里,别斯塞缅诺夫阵营却在仓皇溃退,高尔基塑造了先进革命工人尼尔的形象。不同的世界观,一个社会主义者,一个民主主义者,却从不同角度去写同一个题材,结果在创作方法乃至结构上处理什么是决定生活方向的力量时,区别如此之大,生活的真实的内容与表达法如此不同。难怪契诃夫看了《小市民》之后说高尔基“是俄罗斯和全世界第一个用轻视和厌恶的口吻谈到小市民的……”④

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实践家,也是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家,他发表了那么多的文学论文、专著、书信、讲话,论述到了社会主义文学在当时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高尔基的文学艺本论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文艺理论宝库中的珍宝。高尔基论述了文学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及其它的创作方法,论述了典型和典型化的原则,论述了各种文学的样式与技巧,论述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和民间文学,论述了东方、欧洲、俄罗斯的重要作家作品,批判了西方和俄国的颓废的文学。他立论新颖,论证有理有据。他关于文学的许多论断已成为精辟的格言,是人们在文艺理论研究中经常引用的理论根据。由于高尔基的文艺论著是有自己和别人的艺术实践为基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又是从当时当地的斗争需要出发的,再加经过几十年历史的检验,确乎证明了其中大部分论断不仅正确,而且今天也还实用。因此,高尔基的文艺言论的重要性与权威性在人们的心目中仅次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是后来无产阶级文艺战士必须学习的教科书。

文学史上有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这样的作家,他们仅仅是文学家。托尔斯泰则兼文学家与思想家于一身。象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中国的鲁迅,则既是文学家,又是革命家和思想家。高尔基属于哪一类型的作家?如果以高尔基犯过政治错误、未在革命政党中担任高的职务为由而不承认高尔基也是革命家或者以为高尔基并未专门进行哲学活动、没有思想专著种提供创新哲学现点为由而不承认高尔基是思想家,这是站不住脚的。应读承认高尔基不仅是文学家,同时也是革命家与思想家。高尔基从早年就追随革命,他参加费道塞也夫革命小组,阅读革命理论书籍,投身革命事业,为此而屡遭逮捕。这并未能阻止他参加反沙皇政府的、、发表演说。1905年他跟定布尔什维克,进行革命活动。他流亡欧美的主要任务是宣传俄国革命的意义和替布尔什维克争取道义上和物质上的赞助。在意大利卡普里岛,他同列宁密切交往,参加布尔什维克的工作。就是在高尔基参与造神派之际,列宁仍说:“高尔基同志用他的伟大艺术作品把自己同俄国和全世界的工人运动结合得太牢固了”⑥。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三十年代高尔基进行众多的社会政治活动,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斗争。他岂不是一位以文学为职业的革命家?高尔基留下了如此众多的思想论文、政治论文、社会论文和文艺论文,表现了他的革命世界观、社会政治观、美学观与文化观。他的关于资产阶级个性毁灭、关于资本主义必定灭亡和社会主义必定胜利、关于帝国主义战争与和平、关于保卫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关于消灭私有制与私有观念的种种言论,有新颖的思想、精辟的论断、科学的预见、深刻的剖析。高尔基岂不够一位思想家?

还应加上一句,高尔基是杰出的文化活动家。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高尔基任萨马拉日报记者之际,就以“漫谈”为题,不断发表见闻观感,影响着当地的文化生活,他还专门去下新城博览会采访报道。1897年夏,高尔基组织农村剧院并参加演出。二十世纪初,高尔基用他的剧本支持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的建立。高尔基热心组织文化人去为人民服务。1900年他倡议组织下新城艺术家协会,并为修建穷人住的廉价住房而奔忙。次年,高尔基组织“知识”出版社出版民主主义的书籍和“知识文库”。他还募捐和把捐款给穷苦的犹太人、革命的大学生、工人。在1905年大革命的日子里,他参加组织和编辑出版布尔什维克的第一张合法报纸《新生活报》。革命低潮日子里,他在卡普里岛党校教授《俄国文学史》课程,创立俄罗斯意大利图书馆,发起在罗马召开在意大利的俄罗斯文化和经济的社会机构第一次代表大会。第一次大战期间,高尔基主编第一本《无产阶级作家选集》,创办“帆”出版社,组织出版各民族文学选集,编辑反战刊物《编年史》。十月革命初年,他参与创建彼得堡大剧院,编辑出版儿童读物、世界文库,为团结知识分子和改善科学工作者物质待遇而奔走。二十年代在国外养期间,高尔基除了写作,仍是不停地编丛书,与各种文化人通信,指导工人通讯员。回国后,高尔基在晚年主编了很多杂志如《我们的成就》、《苏联在建设中》、《国外》、《文艺学习》、《集体农庄庄员》等,编辑了许多丛书如《工厂史》、《国内战争史》、《十九世纪青年的故事》、《诗人文库》、《世界一日》等,他领导苏联作家协会,出席各种座谈会,写文章指导文艺创作和社会文化活动,他接见普通公民,出席共青团会议,并访问工厂、农村,作报告,他关心电影、戏剧、语言、美术、儿童读物、教育报刊的问题,关心工学团中青少年的成长。繁忙的工作直至生命结束。称高尔基为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伟大代表,不为过分。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高尔基是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他有缺点,也犯过错误,他在探索中迷惘过,自杀过,他在追求中固执已见时走上过迷途。高尔基在政治上两次犯错误,这是尽人皆知的。1909年他同造神派在一起,违反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十月革命之初,他不赞成列宁和党的革命路线。但思想上的分歧,并不削减他对列宁的尊重。列宁从爱护的角度严厉批评高尔基,而高尔基之后能自我批评并站在列宁主义路线上来。高尔基的错误并不掩盖他伟大的光辉。

高尔基这位一代文化巨人的革命活动、理论活动、创作活动的一生,使我们再次清楚看到无产阶级作为历史的新生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时,它的文化所具有的光辉的力量。

高尔基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中国的高尔基——鲁迅先生说:“高尔基先前的理想,后来都成为事实,他的一身,就是大众的一体,喜怒哀乐,无不相通”⑦。中国人民的理想与高尔基为之奋斗的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因此,高尔基和中国人民是一体,高尔基的作品的思想也汇进中国的革命文化思想之中。高尔其作为共产主义文化和无产阶级文学的先驱,也是中国革命文学的导师,他的创作遗产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注]: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54年版第27页。

② 卢那察尔斯基:《论高尔基的文章》,莫斯科国家文学出版社1938年俄文版第187页。③ 列宁:《政论家的短评》,《列宁全集》第16卷,第201-202页,人民出版社。④ 契诃夫:《1903年2月12日致宋巴托夫》.

⑤ 高尔基:《论俄国未来派》,转引自《马雅可夫斯基文学手册》,莫斯科国家艺术文学出版社1956年俄文版第77页。

⑥列宁:《资产阶级报纸关于高尔基被开除的无稽之谈》,《列宁全集》第16卷第102页,人民出版社。

⑦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刊于《准噶尔园丁》1984年第4期

(注:本文作者已经授权本头条)

(马家骏 河北清苑人,1929年10月5日生,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外国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原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原理事、中国俄罗斯文学研究会原理事、陕西省高等学校戏曲研究会原会长、陕西诗词学会原顾问、陕西省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原常务理事、陕西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个人、陕西省教书育人先进教师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独著有《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美学史的新阶段》、《诗歌探艺》、《世界文学探究》等12种;与女儿马晓翙二人合著《世界文学真髓》、《西洋戏剧史》等4种;主编有《世界文学史》(3卷)、《高尔基创作研究》等9种;编辑有《欧美现代派文学30讲》等4种;参编合著有《马列文论百题》、《文化学研究方法》、《东方文学50讲》、《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等40多种。

名列《中国作家大辞典》、《中华诗人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学者大辞典》、剑桥《国际传记辞典》(英文第27版)、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国外俄罗斯学专家名录》(俄文版)、《陕西百年文艺经典》等40余种。)

本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如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将迅速删除。

(0)
上一篇 2022年12月4日 下午1:38
下一篇 2022年12月4日 下午1:47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